端午節,我國傳統節日,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、午日節、五月節、五日節、艾節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節,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,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,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,悲憤交加,自沈汨羅江。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,並抛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。此後每年的這一天,當地群衆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,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。從此,劃龍舟、包粽子成爲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,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爲端午節的來由。

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,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。

人們都知道,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爲了紀念屈原的。可爲什麽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?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麽一個有趣的故事。

屈原投汨羅江之後,有天夜裏,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。他峨冠博帶,一如生前,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。鄉親們高興極了,紛紛擁上前去,向他行禮致敬。屈原一邊還禮,一邊微笑著說:"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,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,不忘記我,我是死而無憾了。"話別談舊間,衆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,就關切地問道:"屈大夫,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,你吃到了沒有?"謝謝",屈原先是感激,接著又歎氣說:"遺憾哪。你們送給我的米飯,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。"鄉親們聽後都狠焦急:"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?"屈原想了想說:"如果用箬葉包飯,做成有尖角的角黍,水族見了,以爲是菱角,就不敢去吃了。"

第二年端午節,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,投入江中。可是端午節過後,屈原又托夢說:"你們送來的角黍,我吃了不少,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。"大家又問他:"那還有什麽好法子呢?"屈原說:"有辦法,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,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。因爲水族都歸龍王管,到時候,鼓角齊鳴,槳桡翻動,它們以爲是龍王送來的,就再也不敢去搶了。"角黍,就是現在的粽子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nj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